新闻列表
  • 扭力扳手工作原理 扭矩扳手(扭力扳手)发出卡塔声音的原理很简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去理解:1、扭矩扳手在发出“卡塔”声后是提示已达到你要求的扭矩值了;2、扭矩扳手所发出的“卡塔”是由本身内部的扭矩释放结构产生的,其结构分为压力弹簧、扭矩释放关节、扭矩顶杆三结构所组成.3、首先在扭矩扳手上设定所需扭矩值(由弹簧套在顶杆上向扭矩释放关节施压),锁定扭矩扳手,开始拧紧螺栓。当螺栓达到扭矩值(当使用扭力大于弹簧的压力)后
    发布时间:2015-05-29 08:30 点击次数:779 次
  • 扭力扳手的原理决定扭力扳手使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行业的快速发展,扭力扳手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扭力扳手的使用也更加精准,如传统的扭力扳手演变为设定式棘轮扭力扳手,数显式的扭力扳手,预置式扭力扳手等等,虽然类别会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原理大致相同,下面分三个步骤去说明:1、首先在扭力扳手上设定所需扭距值(由弹簧套在顶杆上向扭距释放关节施压),锁定扭距扳手开始拧紧螺栓,当螺栓达到扭距值后(当使用扭力大于弹簧的压力后)会产生瞬间脱节的效应
    发布时间:2015-05-28 08:30 点击次数:864 次
  • 扭力扳手的原理决定扭力扳手该这样使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行业的快速发展,扭力扳手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扭力扳手的使用也更加精准,如传统的扭力扳手演变为设定式棘轮扭力扳手,数显式的扭力扳手,预置式扭力扳手等等,虽然类别会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原理大致相同,下面分三个步骤去说明:1、首先在扭力扳手上设定所需扭距值(由弹簧套在顶杆上向扭距释放关节施压),锁定扭距扳手开始拧紧螺栓,当螺栓达到扭距值后(当使用扭力大于弹簧的压力后)会产生瞬间脱节的效应
    发布时间:2015-05-28 08:28 点击次数:724 次
  • 扭力扳手分类 根据扭力仪器的显示方式和工作原理,扭力仪器共分为三大类:其单位目前有kgf.cmib.inN.m(1).扭力表依据力的反作用性,通过外部对其测力点施加扭矩,带动仪器内部已经施加了一定负荷的杠桿机构,传动机械齿轮使表盘上的指针在外部施加的力的作用下进行有规律的转动,从而显示出现有的扭矩值。(2)扭力批(也称扭力起子)根据力的特性,采用负向施加力的动作,当外部施加的扭力达到一个已经设置好的数值且等于内
    发布时间:2015-05-27 08:37 点击次数:662 次
  • 扭力扳手知识 计量是生產的眼睛,而量具又是计量的眼睛,每一个使用量具的人都应该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地爱护量具.但仅仅爱护是不够的,了解它的结构和各项技术要求,会正确地操作使用量具去完成测量任务,会正确地保护仪器量具,延长它的寿命是一个仪器操作员的基本职责,也是衡量一个技术员和仪器操作者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準之一.隋著我们工厂的日益状大,生產线的增加,扭力工具也越来越多地用於生產检测与质量保证之中,然而,由於因仪器
    发布时间:2015-05-27 08:36 点击次数:1203 次
  • 扭力扳手的具体分类 1.扭力表2.依据力的反作用性,通过外部对其测力点施加扭矩,带动仪器内部已经施加了一定负荷的杠杆机构,传动机械齿轮使表盘上的指针在外部施加的力的作用下进行有规律的转动,从而显示现有的扭矩值2.扭力批(也称扭力起子):根据离得特性,采用负向施加力的动作,当外部施加的扭力达到一个已经是设置好的数值且等于内部设定力值时,内部跳档机构动作,并且能听到啼嗒的声音时,表示已达到预设值。
    发布时间:2015-05-26 08:46 点击次数:1035 次
  • 东日扭力扳手的结构 扭力扳手又称扭力计、扭力螺钉 旋具。它是依据梁的弯曲原理、扭杆的 扭力扳手弯曲原理和螺旋弹簧的压缩原理而设计 的,能测量出作用在螺母上的力矩大小。 如图所示:扭力扳手又有平板型和刻度 盘型两种。 扭力扳手有一根长的弹性杆,其 一端装着手柄,另一端装有方头或六角头, 在方头或六角头上套装一个可换的套筒,用钢珠卡住。在顶端上还装有一个长指 针。刻度板固定在柄座上,每格刻度值为1N(或kg/m)。使用前
    发布时间:2015-05-26 08:46 点击次数:1116 次
  • 扭力扳手常见故障解决办法和扭力扳手使用注意事项 扭力扳手常见故障解决办法和扭力扳手使用注意事项一1.扭力扳手是精密机械仪器.操作时应小心谨慎,不可突然施加作用力而导致内部机构失灵.2.不能把扭力扳手当铁锤使用,应轻拿轻放,不可乱丢.3.不能随意拆卸,更换部件后应送校验组校准,确认其功能是否满足要求.4.不能超量程工作,当达到设定值和听到喀喳声后应停止加力.5.不可用异物堵塞,粘接,固定扭矩调节套筒或把手.6.在使用时应按PIE或IPQC的指示进
    发布时间:2015-05-25 08:30 点击次数:8110 次
  • 上一页下一页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