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列表
  • 国产搅拌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简述国产搅拌器的使用注意事项:1.搅拌器在**次使用时,先对照仪器说明书检查仪器所带配件是否齐全,譬如搅拌子、电源线等;2.调速时应由低速逐步调至高速,**不要高速档直接起动,以免搅拌子不同步,引起跳动;3.不搅拌时不能加热,不工作时应切断电源;4.仪器应保持清洁干燥,尤其不要使溶液进入机内;5.国产搅拌器搅拌时如果发现搅拌子跳动或不搅拌,请检查一下烧杯是否平稳,位置是否正;6.中速运转可延长搅拌
    发布时间:2015-10-30 08:38 点击次数:517 次
  • 磁力搅拌器的工作原理 磁力搅拌器适用于加热或加热搅拌同时进行,适用于粘稠度不是很大的液体或者固液混合物利用了磁场和漩涡的原理将液体放入容器中后将搅拌子同时放入液体当底座产生磁场后带动搅拌子成圆周循环运动从而达到搅拌液体的目的。磁力搅拌器的工作原理利用磁性物质同性相斥的特性,通过不断变换基座的两端的极性来推动磁性搅拌仔转动磁力搅拌器的主要作用一般的磁力搅拌器具有搅拌,和加热两个作用。具体为:**个作用,使反应物混合均匀,
    发布时间:2015-10-30 08:38 点击次数:712 次
  • 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可分为:①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②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发布时间:2015-10-29 08:35 点击次数:1286 次
  • 什么是耐磨铸件的退火,有哪几种常用的退火工艺 重结晶退火耐磨铸件于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各发生一次相变重结晶,故称为重结晶退火,常被简称退火。这种退火方法,相当普遍地应用于钢。钢的重结晶退火工艺是:缓慢加热到Ac1(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下来,通过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转变为奥氏体(**回合相变重结晶)以及冷却过程中发生的与此相反的**回合相变重结晶,形成晶粒较细、片层较
    发布时间:2015-10-29 08:34 点击次数:966 次
  • 短路接地线要求和注意事项 短路接地线要求和注意事项 短路接地线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是有技术要求的,这些要求都有什么呢?1、施工接地线由接地端、接地导线和有弹簧的夹板组成。导线相撞,然后促成弹簧家主导线。2、不同的用途中使用的施工接地线也不相同。3、在施工的时候,先吧一端用螺栓紧固在接地体上,直流电阻测试仪把夹体的夹板打开,支好弹簧板,操作人员手提接地线使夹体对准需接地的导线或架空地线,相撞后夹体夹住导线或地线。4、施工人员要做
    发布时间:2015-10-28 08:35 点击次数:981 次
  • 操作高低温交变试验箱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操作高低温交变试验箱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在操作??中,除非有**需要,请不要打开高低温交变试验箱的箱门,否则可能导致以下**后果: (1)高温冲出箱外,十分危险。 (2)箱门外仍保持高温,易造成**。 (3)高温空气可能触发火灾报警,产生错误动作。 2、避免在3分钟内开闭冷冻机组。 3、如果高低温循环试验箱箱内放置发热试料时,试料电源控制请使用外加电源,不要直接使用本机电源。 4、**禁止试验爆炸
    发布时间:2015-10-28 08:34 点击次数:520 次
  • 如何正确使用红外测温仪 如何正确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内容导读:红外测温仪的测温原理是将物体(如钢水)发射的红外线具有的辐射能转变成电信号,红外线辐射能的大小与物体(如钢水)本身???温度相对应,根据转变成电信号大小,可以确定物体(如钢水)的温度。在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时,它在判断上正确无误以前一般循着混合液“溢出点”砸水泥地面找“刺漏点”,往往事倍功半。胜利油田孤东三采中心技术人员利用红外线测温仪对温度敏感的特性,实现了快速准确
    发布时间:2015-10-27 08:48 点击次数:636 次
  • 仪器仪表保养步骤指导 仪器仪表保养步骤指导:我们所说的仪器仪表,包括陶瓷检测仪、导热系数测试仪、膨胀仪、材料检测仪器、弹性模量仪、在线测温仪等,红外线测温仪、噪音计、风速仪、测厚夜色等等仪表,是用以检出、测量、观察、计算各种物理量、物质成分、物性参数等的器具或设备。 仪器仪表的保养步骤有: 一、仪器仪表外表擦拭步骤: 1.先用干细棉布或擦拭纸擦拭仪器外表,以擦拭其灰尘或油污等,小心注意其仪器外表勿受伤。 2.再用干净细
    发布时间:2015-10-27 08:48 点击次数:1559 次
  • 上一页下一页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