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列表
  • 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原理 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应用于冶金、机械、医学、化工、生物、农业、环保、教学等行业和领域,那么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原理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将由上海旦鼎技术人员为您详细讲解。 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原理:透明液体的颜色由所吸收(透过)的光的波长和吸收量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和深度,通过检测一定厚度该溶液的吸收波长和吸收量,可判断溶液中电解质的种类和浓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在可见光和紫外光光谱之间工作,
    发布时间:2015-09-09 08:35 点击次数:466 次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钨卤素灯应如何更换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钨卤素灯应如何更换呢?有部分新手用户不是很了解,为了方便大家的操作,上海旦鼎技术人员特意为您整理了以下操作说明,相信对大家一定有帮助!一、钨卤素灯的更换和调整流程1、关闭仪器电源开关。2、拧下2个3m/m螺丝,卸下光源灯室上盖板。3、用“板手”插入钨卤素灯架上的螺孔逆时针酌量旋松,向上拔出钨卤素灯。4、插入新的钨卤素灯(到底)并少许进行固定。5、将仪器波长调至 600nm,开启
    发布时间:2015-09-09 08:34 点击次数:771 次
  • 气体传感器的交叉干扰----气体检测仪的不足 必须强调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对某种气体特效的气体传感器,也就是说任何气体传感器都还不是特效的用于专一气体的检测,例如,标明检测一氧化碳的气体传感器,如果检测环境中存在高浓度的氢气,那么氢气也可能在该传感器上,发生反应得到一个高于实际一氧化碳浓度的信号,这称作传感器的交叉干扰。制造商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尽量降低这种交叉干扰,如通过使用过滤膜和不同的电路参数使得非待测气体的反应降低到
    发布时间:2015-09-08 08:33 点击次数:987 次
  • 关于气体检测仪的那点事儿 1.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仪可以做成两线制的接线方式吗?不可以,两线制信号和供电共用一根线,提供的**工作电流为20ma,而可燃气传感器工作的电流为80ma,不能满足其正常工作电流。2.固定式气体检测仪的有效探测范围是如何定义的?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里面规定:“3.0.8可燃气体检测器的有效覆盖水平平面半径,室内宜为7.5m;室外宜为15m。
    发布时间:2015-09-08 08:32 点击次数:639 次
  • 高低温试验箱不能正常制冷怎么办? 高低温试验箱能够开机,但不能正常制冷主要有以下原因:分析一:由于是温度保持不住,观察制冷压缩机在试验箱运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启动,压缩机在环境试验设备运行过程中都能够启动,说明从主电源到各压缩机的电器线路正常,电器系统方面也没有问题。电气系统没有问题,继续检查制冷系统。首先检查两组制冷机组的低温(R23)级压缩机的排气和吸气压力都较正常值偏低,而且吸气压力呈抽空状态,说明主制冷机组的制冷剂量不足。用手
    发布时间:2015-09-07 08:38 点击次数:631 次
  • 鼓风炉自动化配料系统解决方案 鼓风炉自动化配料系统解决方案1. 为什么需要鼓风炉配料系统?在使用鼓风炉对锑矿进行冶炼的过程中,需要对铁矿石、焦炭、团球矿和青砂按照事前确定的比例进行**配比之后倒入鼓风炉进行冶炼产出粗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称重计量斗对上述的物料进行静态称量的配比,需要控制输送皮带的开启与停止以及对生产过程中的重量数据采集、风量风压数据采集、温度数据的采集。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2.
    发布时间:2015-09-07 08:37 点击次数:631 次
  • 影像测量仪误差是如何产生的? 影像测量仪误差是如何产生的? 影像测量仪是近十年来发展*为快速的几何光学测量仪,它是一种基于光学投影原理,结合应用现代光电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完成对试件边缘轮廓金相瞄准来实现长度尺寸测量的二维平面坐标位置测量仪。该仪器能高效地检测各种形状复杂工件的轮廓和表面形状尺寸、角度及位置,特别是精密零部件的微观检测与质量控制。适用于产品开发、逆向工程、品质检测等领域。比起传统的万能工具显微镜和投影
    发布时间:2015-09-06 08:35 点击次数:823 次
  • 国标法气体检测仪技术特点简介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特点和用途:l 是为环境监测,人防系统,卫生防疫部门研制的小型测量仪器。该仪器能快速、准确地对宾馆、舞厅、商场、影剧院、车厢、船舱、休息厅等公共场所中的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检测,还可以用于公园露天剧场、广场等野外作业场所的检测。l 本仪器是便携式仪器,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光路、气路、电路和外形结构.l 交直流两用,方便监测人员在没有交流电的情况下使用l 液晶显示,数字
    发布时间:2015-09-06 08:33 点击次数:497 次
  • 上一页下一页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