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什么是耐磨铸件的退火,有哪几种常用的退火工艺 重结晶退火耐磨铸件于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各发生一次相变重结晶,故称为重结晶退火,常被简称退火。这种退火方法,相当普遍地应用于钢。钢的重结晶退火工艺是:缓慢加热到Ac1(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下来,通过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转变为奥氏体(**回合相变重结晶)以及冷却过程中发生的与此相反的**回合相变重结晶,形成晶粒较细、片层较
    发布时间:2015-10-29 08:34 点击次数:949 次
  • 短路接地线要求和注意事项 短路接地线要求和注意事项 短路接地线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是有技术要求的,这些要求都有什么呢?1、施工接地线由接地端、接地导线和有弹簧的夹板组成。导线相撞,然后促成弹簧家主导线。2、不同的用途中使用的施工接地线也不相同。3、在施工的时候,先吧一端用螺栓紧固在接地体上,直流电阻测试仪把夹体的夹板打开,支好弹簧板,操作人员手提接地线使夹体对准需接地的导线或架空地线,相撞后夹体夹住导线或地线。4、施工人员要做
    发布时间:2015-10-28 08:35 点击次数:965 次
  • 操作高低温交变试验箱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操作高低温交变试验箱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在操作??中,除非有**需要,请不要打开高低温交变试验箱的箱门,否则可能导致以下**后果: (1)高温冲出箱外,十分危险。 (2)箱门外仍保持高温,易造成**。 (3)高温空气可能触发火灾报警,产生错误动作。 2、避免在3分钟内开闭冷冻机组。 3、如果高低温循环试验箱箱内放置发热试料时,试料电源控制请使用外加电源,不要直接使用本机电源。 4、**禁止试验爆炸
    发布时间:2015-10-28 08:34 点击次数:509 次
  • 如何正确使用红外测温仪 如何正确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内容导读:红外测温仪的测温原理是将物体(如钢水)发射的红外线具有的辐射能转变成电信号,红外线辐射能的大小与物体(如钢水)本身???温度相对应,根据转变成电信号大小,可以确定物体(如钢水)的温度。在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时,它在判断上正确无误以前一般循着混合液“溢出点”砸水泥地面找“刺漏点”,往往事倍功半。胜利油田孤东三采中心技术人员利用红外线测温仪对温度敏感的特性,实现了快速准确
    发布时间:2015-10-27 08:48 点击次数:621 次
  • 仪器仪表保养步骤指导 仪器仪表保养步骤指导:我们所说的仪器仪表,包括陶瓷检测仪、导热系数测试仪、膨胀仪、材料检测仪器、弹性模量仪、在线测温仪等,红外线测温仪、噪音计、风速仪、测厚夜色等等仪表,是用以检出、测量、观察、计算各种物理量、物质成分、物性参数等的器具或设备。 仪器仪表的保养步骤有: 一、仪器仪表外表擦拭步骤: 1.先用干细棉布或擦拭纸擦拭仪器外表,以擦拭其灰尘或油污等,小心注意其仪器外表勿受伤。 2.再用干净细
    发布时间:2015-10-27 08:48 点击次数:1546 次
  • 恒温恒湿试验机温度试验**到位的六要素 下面我们讲述下恒温恒湿试验机温度试验**到位的六点要素:1.进行大块样品试验时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会出现温湿度偏差,因此应该仔细考虑放置样品位置。尽量放置在温度试验设备工作空间的中心位置上,样品之间不得互相接触和重叠,应留有一定的间隔以使空气流通;而且还应该保证进行试验时样品易于移动,测试时容易替换样品。 2.检查试验区内有无油气等易挥发性物质,检查有无气味的物质,这类物质试验后果必须预先进行确认。
    发布时间:2015-10-26 08:35 点击次数:514 次
  • 讲述恒温恒湿试验的意义 讲述恒温恒湿试验的意义:东莞市欣宝仪器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环境类测试仪器,主要包括(恒温恒湿箱,高低温试验箱,冷热冲击试验箱,盐雾试验机等)。有着专业的生产技术及售后团队及在行业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产品远销国内外。现在我们就来讲述恒温恒湿试验下的意义。随着现代生产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厂家对高效和快捷、方便测试仪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使用操作者从繁复、单调的手工劳作中解脱出来,去做一些更
    发布时间:2015-10-26 08:34 点击次数:809 次
  • 硬度计的分类 硬度计的基本分类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1.布氏硬度(HB)以一定的载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10mm)的淬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单位为公斤力/mm2(N/mm2)。2.洛氏硬度(HR)当H
    发布时间:2015-10-23 08:33 点击次数:478 次
  • 上一页下一页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