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拉力机的精度和性能影响的因素 影响拉力试验机性能和精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点a.首先是拉力机的力值传感器,因为传感器的好坏决定了试验机的精度和测力稳定性,目前市场上的拉力机用传感器小力值一般用S型传感器,大力值一般用轮輻式传感器,传感器内部一般为电阻应变片式,如果应变片精度不高或固定应变片用的胶抗老化能力不好,再或者传感器的材料不好都将影响传感器的精度和使用寿命。东莞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所采用的进口传感器为世界箸名传感器制造商美
    发布时间:2012-07-18 08:29 点击次数:1220 次
  • 常用温度计的介绍 常用的温度计有:膨胀式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电偶、辐射式温度计等还有很多其他的特殊的温度计.不同的温度计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构。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多是膨胀式温度计,它是利用物质的热涨冷缩的原理来制造的.膨胀式温度计中表示温度的物质有液体的和固体的,有金属的和非金属的.如双金属温度计就是用两片热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作成的.工作原理是一端受热膨胀时,带动指针旋转,工作仪表便显示出所应的温度值.
    发布时间:2012-07-18 08:29 点击次数:1222 次
  • 有关红外测温仪的技术问题 选择红外测温仪可分为三个方面:性能指标方面,如温度范围、光斑尺寸、工作波长、测量精度、响应时间等;环境和工作条件方面,如环境温度、窗口、显示和输出、保护附件等;其他选择方面,如使用方便、维修和校准性能以及价格等,也对测温仪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技术和不断发展,红外测温仪*佳设计和新进展为用户提供了各功能和多用途的仪器,扩大了选择余地。确定测温范围:测温范围是测温仪*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每种型号
    发布时间:2012-07-17 08:29 点击次数:1082 次
  • 红外测温仪的好处 在测温物体时,红外测温仪可快速提供温度测量,在用热偶读取一个渗漏连接点的时间内时,我们用红外测温仪几乎可以读取所有连接点的温度。另外还有由于红外测温仪坚实.轻巧,且不用时易于放在皮套中。在工厂巡视和日常检验工作时都可以很方便的携带。红外测温仪能够**地读取难以接近的或不可到达的目标温度,可以在仪器允许的范围内读取目标温度。非接触温度测量还可在不**的或接触测温较困难的区域进行,**测量就象在手边测
    发布时间:2012-07-17 08:29 点击次数:1063 次
  • 粘度计的用途与分类 毛细管式粘度计通常为赛氏粘度计,是一种常见的粘度计。其工作原理是:样品容器(包括流出毛细管)内充满待测样品,处于恒温浴内,液柱高度为h。打开旋塞,样品开始流向受液器,同时开始计算时间,到样品液面达到刻度线为止。样品粘度越大,这段时间越长。因此,这段时间直接反映出样品的粘度。旋转式粘度计常见的旋转式粘度计是锥板式粘度计。它主要包括一块平板和一块锥板。电动机经变速齿轮带动平板恒速旋转,依靠毛细管作用使
    发布时间:2012-07-16 09:03 点击次数:1160 次
  • 使用粘度计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其测量原理,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仪器的性能指标必须满足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度要求。使用中的仪器要进行周期检定,必要时(仪器使用频繁或处于合格临界状态)要进行中间自查以确定其计量性能合格,系数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否则无法获得准确数据。 二、特别注意被测液体的温度。许多用户忽视这一点,认为温度差一点无所谓,我们的实验证明:当温度偏差0.5℃时,有些液体粘度值偏差超过5%,温
    发布时间:2012-07-16 09:02 点击次数:1237 次
  • 确保红外测温仪测温精度指导 确保红外测温仪测温精度指导:红外测温仪技术及其原理被发射出的**能量,*重要的因素是发射率视场、到光斑的距离和光斑的位置。发射率,所有物体会反射、透过和发射能量,只有发射的能量能指示物体的温度。当红外测温仪测量表面温度时,仪器能接收到所有这三种能量。因此,所有红外测温仪必须调节为只读出发射的能量。测量误差通常由其它光源反射的红外能量引起的。有些红外测温仪可改变发射率,多种材料的发射率值可从出版的发
    发布时间:2012-07-13 08:36 点击次数:1995 次
  • 红外热像仪的选购技巧和操作指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领域的新技术都得到了人们的普及。红外线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红外线技术的代表红外热像仪,它起初是应用到**上面的被极少人使用,而现在的红外热像仪已经迅速向民用的工业领域进行了拓展。现在的红外热像仪已经在很多领域中得以应用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下红外热像仪的正确选购方法。如何选购红外热像仪的技巧1、测温范围和被测物:根据被测物体的温度范围确定测温范围,来选择
    发布时间:2012-07-13 08:35 点击次数:2499 次
  • 上一页下一页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681号